马秀珍表示,互联网新业态和以前不同,完全依靠行政力量监管互联网是有难度的。如果说政府监管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,企业创新是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主要动力,那么行业协会则是沟通政府、市场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,是实现行业自律、规范行业行为、开展行业服务的关键环节。打造政府外部监管、行业内部引导、企业转型创新的互联网医疗新型治理框架和格局,形成规范发展的合力,离不开这一关键环节的积极自律。
为此,马秀珍建议,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领导下,鼓励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参与者自发成立行业协会。在统一完整的监管机制没有形成之前,积极开展行业自律自治,组织行业交流,凝聚行业共识,建立正向的行业氛围,起到自我监管的作用,降低线上医疗风险。
在专家学者的主导下,调动一线工作者的积极性,组织总结实用的业务规范,探索建立线上诊疗规范,申请社会团体标准,为建立行业统一的诊疗规范和诊疗标准打好基础、积累经验。促进协会中的专家学者坚持第三方中立,在学者、企业、医疗专家、监管方多方参与的机制下,鼓励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建立开放的监管平台,汇集创新成果,让监管工具始终和新技术新模式同步更新。
鼓励协会建立医疗专家委员会,为线上诊疗中的新型医疗纠纷提供第三方鉴定,引导妥善处理纠纷,化解医患矛盾。探索建立黑名单机制,对于业务中反复违规的医生、危及医生安全的患者,尝试实施行业禁入,数据库进行行业内共享,发挥警示作用,保障医患双方安全;另外,对于数据安全、个人隐私保护、防范药品灰色利益链等问题,鼓励在协会内部达成自律共识,并付诸实际行动。
推动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,汇总行业数据,建立数据共享机制,作为研究行业发展的工具。另外,视行业发展情况,把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情况作为行业发展信息,纳入卫生统计公报。
来源:中国网